
黃埔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強區,創新創業沃土驅動康立明成長
早發現 長安心 康立明生物2021.12.16

原標題:【黃埔,打造中國經濟發展最強區】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強區
導語:科技創新是站穩時代風口的“定盤星”。近年來,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科技創新能力穩居全國經開區第1,廣州高新區綜合排名躍升至全國第6,科技實力躍上新臺階。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該區牢牢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全力推進科技自立自強,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強區,點燃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廣州國際生物島集聚了一批世界頂尖的生物醫藥研發機構和戰略科學家。李劍鋒/攝
科技創新指標連續3年居219家國家級經開區第一,連續3年4次獲國務院督查激勵;全區聚集“國字號”創新平臺及各類高端研發機構1000多家,科技孵化器面積超過600萬平方米;全社會研發經費首次突破200億,投入強度高達5.71%,成為廣州市首個突破5%的區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
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近年來交出的科技創新成績單可圈可點。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緊緊圍繞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樞紐以及世界一流高科技強區的目標,將越來越多的資金、土地、人才等要素投入科技創新領域,邁出了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堅實步伐。
“3個80%”:中小企業能辦大事“中小企業能辦大事!
”2018年10月24日下午,正在廣東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廣州明珞汽車裝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明珞),同在場的中小民營企業負責人親切交談,肯定他們在自主創新方面取得的成就。
三年來,明珞所在的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眾多中小企業牢記習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瞄準“卡脖子”、聚焦“斷鏈點”,在5G、信創、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關鍵領域填補空白,交出一份“中小企業能辦大事”的時代答卷:廣州金域醫學檢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研發的“獵鷹號”氣膜實驗室,單日核酸檢測能力超過180萬人份,除支援廣州外,還馳援南京、揚州、廈門等地,以精準檢測助力抗擊疫情;廣州禾信儀器股份有限公司摘取了精密儀器領域的“皇冠”,實現質譜儀國產化,打破國外同行在該領域的長期壟斷;明珞可與全球機器人“四大家族”同臺競爭,為奔馳、寶馬、吉利等廠商造出全球最先進汽車生產線;廣州潔特生物過濾股份有限公司突破生物實驗室耗材高分子材料表面改性技術和高分子材料工藝加工技術,填補國內空白……
小鵬汽車、文遠知行、億航智能…… 這些在該區孵化、成長、壯大的企業也已成為各自領域的全球“領頭羊”。這樣“生猛”的中小企業在該區還有很多。全國共 596家單項冠軍企業,其中廣州市10家,這里就占了7家。全市共有68家工信部評選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這里占到32家。據了解,黃埔區、廣州開發區80%以上規上工業企業、80%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均是中小企業,80%以上授權發明專利和技術創新成果來自中小企業。該區已經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最活躍、民營科技型中小企業最集聚的地區之一。
聚焦“卡脖子”:探索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黃埔路徑”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堅持科技創新核心地位,增強原始創新支撐能力,瞄準“卡脖子”問題開展技術攻關。重點抓好以廣州實驗室、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為引領,以高水平研究院、一流高校為支撐的“1+1+3+N”戰略科技創新平臺集群建設,探索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黃埔路徑”。
廣州國際生物島就是很好的例子。自2011年7月開島以來,十年發展讓這座江心小島實現“華麗轉身”,成為生命之島、創新之島、開放之島。坐落在生物島的廣州實驗室,由“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鐘南山院士擔任實驗室主任,聚焦呼吸系統傳染病及其引發的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防控領域,將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突破型、引領型、平臺型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研究基地和原始創新策源地。生物島實驗室是首批廣東省實驗室之一,集聚了徐濤、宋爾衛等12位兩院院士,引進107位PI(首席研究員、學術領頭人),是再生醫學與健康前沿研究、臨床應用、成果轉化和高水平人才基地,在構建廣東新冠疫情防控體系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依托“兩城一島”戰略發展平臺,前瞻布局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落戶廣州科學城;人類細胞譜系、航空輪胎動力學、慧眼等3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啟動建設;國家新型顯示技術、國家印刷及柔性顯示、國家先進高分子材料三大創新中心加快建設;太赫茲國家科學中心、納米國家科學中心等重大項目強勢推進;張伯禮院士領銜的廣東省新黃埔中醫藥聯合創新研究院揭牌成立;13個與中科院合作的項目快速發展;廣東省認定的高水平創新研究院,共有8家落戶該區,占全省三分之二,新型研發機構集聚度和創新能力走在全國最前列。
“五谷豐登”: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創新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戰略支撐,要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當前,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大力發展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為核心的世界級創新型產業集群,加快布局高端裝備制造、數字經濟、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前沿產業,“智谷氫谷藥谷美谷納米谷”五谷豐登,高質量的企業群體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該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已進入第一梯隊。全區聚集生物醫藥企業超3000家,營收突破1400億元。大分子生物制藥規劃產能近60萬升,已建成10萬升,其中百濟神州產能將超過20萬升,單廠亞洲第一。醫學檢測產業集聚度全球最高,達安基因、萬孚生物研發首批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產品供應量超全國4成;金域檢測核酸檢測量全球第一,具備核酸檢測資質的第三方檢驗機構達22家,檢測能力占全市9成以上;防疫物資出口61個國家和地區。集成電路產業做大做強。
該區正加快建設廣東打造中國集成電路第三極的核心承載區,集聚粵芯半導體等80多家集成電路產業,落地目標規模1000億的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產業投資基金和1000億注冊資本的大灣區半導體產業集團。
重大科技項目在這里落地生根。2021年獲上級重點立項科技項目692個,資助資金3.67億元;引進了盈驊新材料、十灃公司、廣州海創產業技術研究院等18個重大項目,投資總額超過1200億元。
“黃埔區是創業的沃土,創新型企業在這里有群聚效應,形成了創新產業鏈、生態圈,可以互通有無、人才交流。”美歸博士鄒鴻志在此創立了廣州康立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從六年前默默無聞的一個小科研團隊,成長為如今國內生物醫藥腫瘤早篩領域的龍頭企業。其自主研發的“長安心”糞便基因檢測試劑盒,只需檢測糞便中脫落的腸道腫瘤細胞DNA便知受檢者有無腸癌風險。這一技術對I、II期腸癌的檢測敏感性甚至可達86.71%,同時其特異性高達97.85%,與腸鏡和(或)病理的總符合率高達93.65%。其性能指標已達國際領先水平。
美歸博士鄒鴻志在黃埔創立了康立明生物。公司從六年前默默無聞的一個小科研團隊,成長為如今國內生物醫藥腫瘤早篩領域的龍頭企業。受訪者供圖
成功背后:政府服務“到位不越位”
科技型中小企業是培育發展新動能、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堅持以企業創新為主體,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廣泛參與龍頭骨干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牽頭的項目,組建創新聯合體“揭榜攻關”,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試行企業創新積分制,開展高企樹標提質行動,形成一批具有行業引領地位的科技頭部企業。
“我們不斷完善‘創業-高企-瞪羚-獨角獸-百億級高企’政策培育體系,建立了一條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路徑。” 廣州市黃埔區科技局副局長黎集怡說。
眾生睿創就是其中一個縮影。它是一家專注于呼吸系統代謝性疾病領域創新藥物研發與商業化的中外合資企業,目前正在開展10個一類創新藥研發項目,其中ZSP1273是國內第一個獲批臨床治療甲型流感的創新藥,正在開展Ⅲ期臨床研究,鐘南山院士任項目臨床總負責人。眾生睿創被黃埔區評為潛在獨角獸企業,并入選首屆粵港澳大灣區新經濟先鋒企業50強。
“黃埔區的政策落地非常快,比如我們公司在新藥研發、股權融資方面符合政策要求,很快就拿到了相關補助。”眾生睿創聯合創始人陳小新接受記者采訪時對該區的政策兌現速度贊不絕口。
而位于廣州開發區科技企業加速器的黑格科技的創立故事更加傳奇。創始人一行7人2015年從全美前三的工程學院集體休學,帶著簡單的行李飛回廣州創業,立志將3D打印頂尖技術帶回祖國,創辦屬于中國人自己的高新科技品牌。如今,黑格科技已成為全球領先的數字化3D打印應用整體解決方案服務商,被評為中國獨角獸企業。
“黑格從誕生到壯大,一路上非常感謝政府的關懷和政策的扶持,總是在我們這個年輕團隊面對困難時為我們‘撥云散霧’,也幸得如此,黑格業務板塊現已成功拓寬到口腔醫療、3D打印機租賃服務、3D打印+互聯網等。”黑格聯合創始人、總裁武隨平表示,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有優越的營商環境及科創環境,從政策支持到園區配套、交通等都相當成熟,處于全國前列。
眾生睿創被黃埔區評為潛在獨角獸企業,并入選首屆粵港澳大灣區新經濟先鋒企業 50 強。圖為科研工作者在操作自動取樣溶出儀。張玉榮 / 攝
“金科10條”:全面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能
作為國家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先行示范區、廣州金融創新服務區,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立足于服務實體經濟和中小微企業可持續發展,從頂層設計、機構引進、平臺搭建等多方發力,金融產業發展迅猛。
7月14日,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召開“金融科技10條”新聞發布會,發布《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促進金融科技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據悉,這是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扶持力度最大的區級政府金融科技企業扶持政策。“金融科技10條”以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和科技創新能力為主線,圍繞企業落戶、發展壯大、應用場景、產業集聚、生態打造等層面給予支持,推動金融科技在更廣泛領域使用和創新,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能。
近年來,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在關鍵技術領域率先布局,推動區塊鏈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底層技術的研發與成果轉化,夯實了金融科技發展的戰略基礎和支點支撐。
“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運用突破了產業邊界,精準嵌入金融服務,實現了產業之間的深度融合,金融科技將全面提升服務實體經濟效能。”廣州開發區金融工作局發展處負責人黃宗超表示。
據介紹,“金融科技10條”將從三方面賦能全區實體經濟發展。一是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緊密聯動,實現高端高速資源集聚;二是實現金融活水精準滴灌,有效紓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繁的問題;三是創新科技手段應用,提升區內金融機構服務效能。
廣州開發區金融工作局局長湯克明表示,下一步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將緊抓廣州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的機遇,圍繞“四區四中心”戰略部署和實體經濟發展要求,以重大平臺和項目為牽引,大力促進金融、科技、產業的深度融合,為該區沖刺“萬億制造”“萬億國資”“萬億固投”“萬億商品”四個“萬億”計劃、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撐。
(《小康》·中國小康網 記者 張玉榮 通訊員 魏啟宇;實習記者任子薇對此文亦有貢獻)
來源:《小康》· 中國小康網 學習強國號
來源文章責任編輯:白羽卉 龔紫陌
